
中国高校的师范生教育在实行收费的道路上行进近10年之后,在2007年走到了一个交叉路口——6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从这一年开始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据教育部师范司司长管培俊介绍,2007年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招收免费师范生10933人,平均成绩高出重点线47.1分,生源结构和水平均好于往年。
怎么样把好学生培培养出色教师,6所部属师范大学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充分展示了各自的培养特点。
北京师范大学:启动“名师导航”计划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共招收了494名免费师范生,分布在12个院系的13个专业中。
在北师大,免费师范生的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构成,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比率达到20%,重点加大了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见习和实习环节,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还专门成立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全方位协调师范生的师资配备、教学条件落实、教学改革等工作,以保障培养策略顺利推行。
和其他5所师范院校一样,北师大也在免费师范生中打造了“双导师制”,为每20名免费师范生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和一名中小学出色教师导师。学校内部的导师主要在学生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中小学出色教师主要来自基础教育范围的教改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通过讲坛、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他们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
北师大还启动了“名师导航计划——免费师范生与名师面对面”系列讲坛,陆续邀请一批出色的中小学校长、教育资深的一线教师、特级教师走上师大讲台。
学校还设立了30万元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英华助学金”,连续4年资助50名品学兼优、生活困难的免费师范生,每个人每年资助1500元。
在北师大,出色的免费师范生还有获得到国外学习或见习的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在书院里一同成长
在坐落于黄浦江畔的华东师范大学里,要探寻免费师范生,仅需去一个地方:孟宪承书院。这个以华东师范大学首任校长孟宪承的名字命名,由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领衔组建的书院,是该校塑造教师职业培养的教育基地,它成立于2007年9月,专为免费师范生而建。孟宪承书院采取住宿制书院模式,学生集中住宿,并在宿舍楼里开辟专门的研讨室。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孟宪承书院院长庄辉明表示,打造孟宪承书院是为了“给同学们创造一个相对集中的学习和生活圈子,让不同专业的同学住在一块、学习在一块,打破专业界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有益于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教师职业信念与价值观。”
以选拔乐教适教的出色年轻人,培养造就一批出色教师和教育家为目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组织、设计课程的能力,拓展深思探究教学的能力,从事双语教育的能力,整理教育技术的能力。
该校还专门为免费师范生开设了6门孟宪承书院通识系列讲坛课程,主旨是加大师范生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素养,拓展师范生的学科视线,学会学科前沿理论与常识。这类课程均由学校各学科的知名教授担纲。
华东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拥有99位兼职导师,他们都是来自实习基地学校的富有教学经验的出色教师。还有8位基础教育特聘教授,均由长期在基础教育学校管理、教学工作职位上的校长和特级教师担任。
据副校长庄辉明介绍,华东师范大学正尝试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即“免费师范生”将从大二开始按期见习,直到大三结束,到了大四上半年,还要进行一个学期的实习。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设计同课改相结合
现在东北师范大学共有1528名2007级免费师范生,分布在20个师范专业。
2007年9月,东北师范大学启动了“出色教师和教育家培养工程”,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设计,其中特别强调师范专业本科课程计划的设计要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结合,要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同学科进步的最新成就相结合,要同教育教学法改革相结合。课程计划中,特别需要教育实习的时间延长到一个学期。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益春表示,目前中小学课程改变比较快,致使师范生毕业后去中小学教书,总是需要非常长的适应时间。因此,东北师大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调整大学教学内容,改进大学教学办法,以弥补高中课程和大学教学的脱节,并需要师范专业的老师研究中小学有关课程表。
东北师范大学对师范专业实行“本硕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3+0.5+0.5+2”的“教育家培养工程”。
“3”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的前3年,主如果基础理论的学习。包含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部分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前一个0.5指的是大学本科培养第4年的前半年,主如果教育实习。后一个0.5是大学本科培养第4年的后半年,主要进行深思性、进步性学习。“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
华中师范大学:新增实习基地让学生“下得去”
华中师范大学现有2200名免费师范生。该校的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以“主修专业课程加教师教育课程模块”的模式设计,加强了师范课程的比率,使师范课程和非师范课程的比率达到了3∶1。在课程内容改革上,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师范性,愈加重视常识的系统性、贯通性、鲜明性和生动性,以适应中学教育的需要。
现在,学校正根据校级优质课的规范,筹备开发出100门左右的教师教育类系列选修课,供师范专业学生在第5到第8学期内修读。
去年一年,华中师范大学新增实习基地19个,共组织学生5000多人次到10多个省区130多个实习基地和50多个实习点进行实习、见习。现在,学校已经打造153个校外实习基地。今年,学校筹备再建10个教育实习基地。
在实质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发现一些师范生迫切需要加大能力培养,为此,学校积极谋划成立“华中师大教师职业能力拓展中心”,分别从师范生口语能力、书写能力、信息能力、交流能力、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拓展。
为真的解决学生“下得去”的问题,解决好师范生在学习期间就能知道农村与农村教育实质、能服好务的问题,达成城市与农村教育对接、学校教育与社会训练的对接、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进步的对接,华中师大正在积极准备建设集生源地、实习基地、研究基地、服务基地、远程教育基地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
基本构想是:第一选择以湖北为主体,打造15个左右的师范生优质生源选拔、教师教育实习、服务革新基地,条件成熟时辐射中部其他省份,设计所覆盖的基层学校达到500所。
陕西师范大学:有二次专业选择的机会
地处西安的陕西师范大学在2007年招收了2600名免费师范生,占全校招生名额的三分之二。
该校根据“后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理想和通专结合、文理渗透的原则,推行“2+2”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生前两年按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大类进行通识教育,后两年进行专业培养。
陕西师大将分散的教育实习和集中的教育实习支教有机结合。在2005级、2006级师范专业中遴选出300名左右的师范生,推行半年的实习支教试点工作,为2007级全体免费师范生的实习支教工作积累了经验。每学期,学校还组织师范生到实践基地拓展教学观摩、教育实习和教育调查。
依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建议和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需要,学校积极谋划建设“教师职业能力进步研究中心”,打造相应的实验室,达成教师教育培养从常识范式向能力范式的转型。该校还从陕西师大附中等100多所中小学实习基地聘任了240位知名校长和资深教师担任兼职导师。
为进一步健全本科专业分流推行方法,陕西师大实行一年后一次专业分流模式,免费师范生可根据学校规定在师范专业范围内进行二次专业选择,有志从教并符合条件的非师范专业出色学生,在入学一年后,可在教育部和学校核定的计划内转入师范专业,并按标准返还学费、住宿费,补发生活补助费。
西南大学:终身学习塑造“专业化”
2007年,西南大学共有21个师范专业招收免费师范生2945人,全部为第一志愿录取。
在西南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培养理念中,“专业化”是一个要紧的内容。学校觉得,“教师只有拥有足够的专业能力和较强的自主性,成为教育教学方面的‘临床专家’,方能满足社会日益进步和学生在认知、情意学习等方面的需要”。
西南大学坚持为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培养出色师资,重视“师农互补”。为此,学校设置专门学分,鼓励和需要学生修习涉农课程。
现在,西南大学在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等地都建有实践基地,并且规模在不断扩大。学校将招生、实习、就业一体化,一方面在招生时对这类区域的学生实行打折政策,其次为以后回到生源地教书的“免费师范生”同意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陈茜 李斌)
[链接]
6所部属师范大学2008年招生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将招收840人,其中90%以上在中西部区域;华东师范大学初步计划招生1000人左右,后应教育部需要,又加报了400人,现在正在同意教育部的审批;东北师范大学有20个专业将招生1866人,仍然维持向中西部的新疆、贵州、宁夏、青海等区域倾斜;华中师范大学招生规模在2300人左右,主要还是倾向于中西部;陕西师范大学将保持2007年的招生规模,大约为2640人;西南大学大体上仍然保持2007年的招生规模(2945人),其中在东部区域招生人数将略有增加,但中西部还是招生重点,将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