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爸爸妈妈怎么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日期:2024-09-06     来源:www.rnnmm.com    浏览:434    
文章简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情感熏陶,也是一种人格塑造。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和情感熏陶,也是一种人格塑造。因此,爱念书、会念书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丽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发现,儿童阅读时是左右大脑一块运行的,而过了此阶段,学习语言的能力开始退化,成年人在阅读时总是只有一个大脑半球在运行。可以说,14岁以前是孩子阅读的“饥饿期”,抓住这一时段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本期,《生命时报》专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进步中心高级顾问、早教专家蔡景昆,告诉父母该怎么样一步步去做。

3岁前,多跟孩子交流对话。3岁以前,孩子还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没办法理解过于复杂的内容和有太多修辞手法的句子。此时,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没情节的画片,让孩子将实物、颜色与图片相对应,比如:选择香蕉卡片让孩子指出家哪种水果是香蕉,它是哪种颜色的,并让孩子尝一口,将味觉与实物对应起来。在此基础上,父母可以为孩子绘声绘色地朗读一些诗歌,由于咿呀学语阶段的孩子,对于声韵和音调很敏锐。而此时讲的故事则要尽可能情节简单,比如:孩子可以理解并回答“菜鸟兔的母亲去找吃的,菜鸟兔喜欢吃那些呢?”但假如问“菜鸟兔的母亲去找吃的,她假如遇见老鹰,必须要跑,为何呢?”那孩子就没办法理解这类有对立面的事物了。

3~6岁,多讲故事,逐步打造念书常规。3岁开始,孩子已经有了初步社会交往能力,能学会诸如嫉妒、漂亮、羞耻等情绪,对于善恶美丑也有了肯定认识。此时,培养孩子念书能力,对孩子的表达、认知和社交能力等都非常重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将念书常规化,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有规律的事情。每晚睡前半小时是最好亲子阅读时间,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精彩小故事,讲给孩子听。稍大的孩子可以自己读绘本,不只能识字,还提升了孩子对美术和美好画面的认知水平。此时,爸爸妈妈也应选择一本读物,伴随在身旁,做好榜样,为孩子打造热爱念书的好环境。

6~8岁,陪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选书,培养藏书的习惯。信息互联年代,信息交流愈加便捷,也愈加碎片化,假如孩子长期依靠互联网获得信息,非常难形成我们的阅读体系和自我价值观。这个阶段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有了识字能力,在阅读内容选择方面也有了我们的兴趣和爱好,爸爸妈妈可以带他们去书店或图书馆,让他们自己选择,但要加以引导。念书的过程并不一直充满惊喜,孩子在念书初期会感觉枯燥乏味,甚至感觉非常吃力。此时,爸爸妈妈可以参考孩子自己状况决定,先选择故事性、趣味性强的书,按部就班。爸爸妈妈可以买一个书厨,或有珍藏价值的书本放在一块,并布置类似念书角的空间,既培养了家庭阅读环境,对孩子也是一种鞭策。

9~11岁,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拥有肯定阅读量,有了常识积累后,爸爸妈妈要开始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多问为何,并适合给孩子阅读一些有深度的经典文化名著。举例来讲,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人物关系复杂,内容描述多,有肯定阅读困难程度,但父母选择配有大量图片的版本,不只能减少文章困难程度,其中的直观绘图还能帮助孩子打造形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譬如关羽登场时放一幅配图,能让孩子知道三国时期的服装,青龙偃月刀到底什么样等等。

12~14岁,掌握倾听、总结和表达。孩子步入中学阶段,对于阅读的需要也要有所提高。这个阶段,应该多培养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做念书笔记的习惯。比如,孩子读《水浒传》,爸爸妈妈可以第一需要孩子记住其中的108将和他们的外号,他们大致性格怎么样;之后按部就班复述小说讲述了什么年代的故事,大概内容是什么,还可以让孩子介绍一位他喜欢的人物,并讲解为何等。

孩子的教育并非工业生产,对其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要因人而异,依据孩子的兴趣、习惯和个人能力有所侧重,差别对待。而好的家庭学习环境,爸爸妈妈以身作则的阅读习惯,肯定是孩子爱念书的最好助推器。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